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访问甘肃九州科技职业培训学校官网!
咨询热线:
15002693818
   
培训课程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学校名称:甘肃九州科技职业培训学校
座机电话:0931-2403079
联系电话:15002693818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湖大唐宫A座27楼
 
行业动态
2021年上半年甘肃省人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图片新闻发布会现场7月2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1年上半年全省人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位志荣,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诚,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永强共同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人社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图片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省人社厅始终以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改革创新为主线,不断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位志荣先生,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诚先生,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永强先生共同为我们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人社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位志荣先生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人社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图片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位志荣

  位志荣: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新闻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1年上半年,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扬“强本领、树形象,抓落实、争一流”的部门精神,实施“工作质量提升年”行动,突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高质量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行风建设等各项工作,结合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聚焦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用力,不断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水平,在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中展现人社风采,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人社力量。  一、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截至6月底,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7万人,完成省政府年度目标任务32万人的61.6%。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万人。今年以来,省人社厅坚持“大就业”工作格局,切实发挥省政府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建立了厅级领导包抓市州重点目标任务机制,每季度至少一次,下沉基层一线,跟进指导督促,与基层一起推动人社重点任务落实。以高质量推进“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为民实事项目为牵引,对疫情期间我省出台的就业奖补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对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扩围、支持毕业生基层就业和升学入伍等8项国家政策进行细化实化,持续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保持了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着力健全“大培训”工作机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建设智慧“大培训”平台,广泛开展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在全省创新实施“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截至6月底,全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3.46万人次,完成全年37万人次技能培训任务的90.43%,下拨培训补贴资金3.41亿元。着力稳定省外劳务输转规模,对外主动加强与16个劳务输入大省的协作对接,在兰州共同举办京甘家政服务招聘洽谈会,双方企业现场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75份;分别与江苏省签订《甘肃省人社厅江苏省人社厅促进就业合作框架协议》,与山东省签署《2021年鲁甘劳务协作落实协议》,与天津市签订《2021年津甘东西部劳务协作备忘录》,促进用工精准对接,加大“定向”“定点”有组织输转力度。今年全省通过专机、专列、专车等方式“点对点”输送12万人。截至6月底,全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9.6万人,完成年计划500万人的103.9%,其中脱贫劳动力194.1万人。创劳务收入72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1%。积极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截至6月底,全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71亿元,其中为2.7万名个人发放贷款31.06亿元;为198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65亿元,吸纳带动就业4.51万人。  二、社会保障工作有力推进。截至6月底,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385.8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66.1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5.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69.2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90.9万人。社保基金累计结余742.61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各项重点工作。将“提高城乡居民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民实事项目与全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调待工作作为重要惠民举措,厅级领导包抓,逐级靠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凝聚系统合力抓落实。目前,2项养老金提标发放工作已全面完成。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和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14个市州实现了失业保险基金统一征缴、统一核算、统一使用、统一管理。扎实开展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继续建立和完善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甘肃省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会同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巩固拓展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通知,确保实现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三、人事人才管理服务不断优化。着眼推动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坚持“小切口、大突破”,深化人事人才领域“放管服”改革,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支持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措施》,全面释放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优化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发展的环境,破除引进、留住、用好人才的制度壁垒,不断增强科技人才获得感、成就感。加强全省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陇原青年英才选拔管理办法,分期分批选拔500名左右青年英才,实行个性化培养扶持政策,在科技攻关、实践锻炼、成果转化、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予以扶持,培养扶持周期为3年。在岗位管理方面,出台事业单位特设岗位、优化岗位管理和公开招聘两个文件。通过设置特设岗位,有179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享受到了相应待遇;通过“一下放”“两特设”“三提高”举措,拓宽了岗位设置渠道,最大程度发挥了高级岗位效能;通过“三备案”“两放宽”“三允许”举措,累计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4804人。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实行省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总量审核、符合国家规定的高出部分审核、绩效工资管理“四下放”,为绩效工资重点向高校院所、向一线科技人员、向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倾斜提供了政策空间,对我省这一做法,人社部、教育部给予了充分肯定。聚焦“技能甘肃”建设,研究制定了《甘肃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21-2023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办法》,打通了我省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全国首个出台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评审政策,为857名“快递小哥”评定了职称,打通了“大国工匠”高级职称晋升通道。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先后深入45家省直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及20多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面对面解读政策、听取意见、化解难题,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  四、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以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主线,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全面使用“陇明公”全省工资支付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督导检查,加大执法惩戒,根治欠薪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至6月,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共检查用人单位8819户,共受理劳动者投诉案件161件,已办结161件,结案率100%,为1215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395.1万元。全省在建工程项目总包代发工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实现全覆盖。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实行“零容忍”,重拳打击欠薪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41起,将9家企业和1名个人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  五、人社服务持续优化。牢牢把握人社部门政治机关属性,树牢宗旨意识,坚持系统抓、抓系统的理念,着力锤炼塑造“强本领、树形象,抓落实、争一流”的人社部门精神,全省人社系统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高站位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人社工作实际,认真谋划“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承担省政府为民实事2件项目的基础上,确定了厅系统四大业务板块9件为民实事,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高质量推进人社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一网通办”工作,升级改造人社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统一用户登录、统一事项名称、统一办件反馈”,甘肃政务服务网省本级共开通129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类事项网上办理;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初步形成社保卡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目前,全省持卡人数达2675.31万人,实现甘肃常住人口全覆盖。签发电子社保卡722.52万张,开通工商银行、云闪付、微信、支付宝、甘快办等16个全省电子社保卡签发渠道。“12333”人社服务热线提供咨询52.7万人次。“甘肃人社微信大厅”上线运行,实现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5大项人社服务移动端办理,微信大厅关注度超34.8万人次,累计服务373.93万人次。高水平提升人社服务质效,积极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在甘肃政务服务网设置专栏并在省社保经办大厅设置办事专窗。持续推进人社“不来即享”服务,厅系统7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来即享”,55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好差评”,105项依托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平台开展线上评价。组织全省人社系统练兵比武活动,通过“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切实提升了综合业务能力素质,窗口单位展现出新形象、新气象。  主持人:  感谢位厅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图片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年初,省政府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列为10件为民实事之首,同步调整全省退休人员养老金,着力提高老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请问,这两项工作任务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图片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诚  刘诚:  感谢中国日报记者的提问。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年初,省政府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列为10件为民实事之首,省人社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牵头的为民实事项目和调整全省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作为全省人社系统献礼建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惠民举措,摆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实施,加强跟进调度,建立了厅级领导包抓市州责任机制,逐级靠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凝聚系统合力抓落实,用心用情用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5月底,为民实事项目提前一个月完成,惠及312.18万60周岁以上参保老年人,累计发放6710.55万元,与此同时,金昌市和瓜州等1市12个县进一步提高了养老金标准。在完成为民实事的同时,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加快工作节奏,细化任务分工,加强工作调度,高效有序推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调整待遇工作。6月25日,全面完成全省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发放工作,惠及退休人员164.86万人,其中,企业退休人员129.76万人,人均增加139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35.1万人,人均增加178元,增强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图片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当前我省城镇就业形势总体情况如何?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怎么样?下一步还有什么新的打算?图片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永强  何永强:  感谢中青报记者的提问,也感谢社会各界对就业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全社会最关注的话题。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7万人,完成省政府年度目标任务32万人的61.6%,完成人社部下达任务28万人的70.4%,完成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前,我省就业形势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总体稳定、不断向好。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局面,主要得益于五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经济形势总体回暖。今年,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态势,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新设立市场主体13.8万户,新设立企业4.1万户,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全省 GDP增长有力拉动了就业增长。  二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今年首次把“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列入为民实事项目,全力推动。主要领导多次对就业工作作出指示批示,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就业创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部署安排,为推动城镇就业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三是得益于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各级各部门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奖补、以工代训、普惠金融、税收优惠等各项稳就业、保就业政策落实落地,特别是延续实施部分“免减缓降”政策,为稳定就业发挥了关键作用。  四是得益于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全力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连续多年将“1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列入为民实事项目,提高就业率。省人社厅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统筹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密切协作,持续开展毕业生离校前后招聘服务工作,多渠道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五是得益于就业创业服务持续跟进。今年,我们创新实施了“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大力培育创业达人、创业新秀和新锐创客,营造良好创业氛围。不断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1-6月,全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7亿元,吸纳带动就业4.5万人以上。  与此同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有可能对就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就业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质量仍然不高。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中持续提升就业质量。一是全面落实和优化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全力推动落实稳岗返还、以工代训扩围、技能提升补贴、失业保险保障扩围等8项延续的政策。二是高质量完成好“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及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民实事项目。三是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挥好专项招聘活动和线上平台优势,继续大规模推送岗位。积极开展新职业培训,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技能。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持续做好基层服务项目后续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毕业生在各领域就业。四是全方位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引导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图片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今年启动了职称评价条件标准修订工作,主要有哪些变化?近几年甘肃省职称制度改革有不少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成果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方面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位志荣: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省2018年以来出台的职称评价条件标准已于2020年底“试行”到期。从今年3月开始部署修订工作,目前已完成21个系列、53个专业的修订工作。这次修订工作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充分体现了国家行业指导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人事人才政策,特别是对业绩评价要素进行了创新。  我省启动新一轮职称制度改革以来,紧紧围绕“让作出贡献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这条主线,坚持“小切口、大突破”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通正常、破格、特殊人才评价通道,提前1年完成中央和省委部署的新一轮职称制度改革任务。主要成果有三个方面:一是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我省职称评价政策涵盖了26个系列的宏观指导政策、45个全省有效职称评价条件标准、8个全省基层有效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成为全国职称评价政策最全的省份之一。二是职称“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赋予省内所有高校开展教师系列职称自主评审权。向14个市州和省直行业主管部门下放了中级评委会管理权、申报资格审核权、证书办理权、评审专家更换权。向有能力承接中小学教师、卫生、农业、工程(农口)4个系列(专业)的市州下放了副高级评审权。酒钢公司、兰石集团、省公航、省建投等企业和省农科院享有正高级职称评审权,省内各大型企业普遍都享有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三是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注重完善职称评价方式,实行分层分类评价,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项目等倾向,告别外语、论文、计算机“一刀切”,畅通职称评价渠道,出台了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办法,拓宽了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近几年,我们主要围绕脱贫攻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基层人才和特殊人才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组织开展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对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卫生、农业系列和林业工程专业实行单独评审,让基层人才发展有空间、晋升有通道、作出贡献有成就感获得感,全省共有35371名基层人才获得高级职称,充分享受到“不占岗位结构比例”的政策红利。二是对作出重大贡献的特殊人才实行特殊评价。在全国率先出台《甘肃省特殊人才职称特殊评价暂行办法》,对省内作出重大贡献人才、从国内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不受学历、资历、台阶、论文、身份等限制,符合条件直接申报。采取“一人一事、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经过36批评价,全省共有218人通过“绿色通道”获得高级职称,酒钢公司一线技术工人杜均成为我省第一位“工人教授”,秦安县农民靳志强成为我省第一个“农民教授”,大禹节水集团30岁的王浩宇成为我省最年轻的正高级工程师。图片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职业技能培训既是增强就业能力、实现“稳就业”“保就业”的关键所在,又是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的重要支撑。据有关报道称,今年全省投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资金8亿元、开展37万人次以上的职业技能培训,请简要介绍一下采取的措施和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何永强: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非常感谢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对我省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以来,省人社厅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保持就业大局稳定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政策、培训、服务、评价四大体系,助力打造“技能甘肃”建设。截至目前,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3.46万人次,完成全年培训任务的90.43%。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91万人,高技能人才39万人。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政策扶持上加码加力。先后出台高技能人才三年规划、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康养职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资金直补企业、简化申领程序、加大资源供给等方面为技能人才发展提供强大政策保障。培训补贴标准由原来的500元-6000元/人,调整到600元-8000元/人。建成了14个国家级、18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形成覆盖全省城乡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针对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给予申报高技能人才项目每个不超过50万元的培训补贴。  二是在提质扩面上精准施策。围绕全省“一带一路”建设、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特色传统技艺,线上线下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机制上,聚合各部门力量,建立健全“大培训”工作机制;在培训对象上,持续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两后生”等重点群体;在培训方式上,采用发放“培训券”的方式,全年预计发放18.5万张;在培训重点上,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培训。  三是在聚集重点上强化措施。着眼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持续做好新生代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嵌入式”“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大力培育“兰州拉面师”“陇原妹”等劳务品牌 “升级版”,开展“爱心理发员”技能提升培训,力争在全国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甘味”劳务品牌。  四是在关爱服务上创新机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省人社厅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联系全省35个国家级、8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落实政策、搭建平台、特色宣传“四个一”活动,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人文关怀。  五是在评价认定上“人人持证”。加快实施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放管服”改革,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鼓励我省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广泛征集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评价,加快推动技能人才“人人持证”进程。今年以来,完成准入类职业技能鉴定2.5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1.9万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28万人。图片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介绍一下我省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和工伤预防工作开展情况。  刘诚:  感谢中新社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媒体记者朋友对我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职业人群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2月26日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专题研究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要推动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工伤保险从1996年开始试点,经过25年的艰苦努力,基本达到了法定职业人群的全覆盖。目前,全省工伤保险参保269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33万人。享受伤残待遇人数3万余人。基金累计结余15亿元,可以支撑20个月的伤残津贴等待遇发放。  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底,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人社部、工信部、财政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健委、应急管理部、全国总工会8部委《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通知》精神,省人社厅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甘肃省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启动实施甘肃省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6月29日,我厅联合7家省工伤预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武威市举行了“甘肃省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启动仪式”,主要目的是营造“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预防”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工伤预防意识和政策知晓率。  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做好参保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到职业人群参保全覆盖。重点是将新业态从业人员,如快递小哥等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另一方面是做好重点行业工伤事故预防。主要围绕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高发的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冶金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努力降低全省工伤事故发生率,实现重点行业工伤事故5年降低20%左右的任务目标,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使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使广大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更加有力有效。图片民主协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据了解,近日我省启用了“甘肃省根治欠薪线索举报投诉平台”,请问该平台主要作用是什么?农民工该如何投诉?接到线索后,人社部门该如何处理?  位志荣: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们将抓好根治欠薪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省人社厅通过全面调研、多方论证,在甘肃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陇明公”的基础上,组织技术力量,研究开发建成了“甘肃省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已正式上线启用。甘肃省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的开通,将进一步拓宽欠薪投诉渠道,推动投诉渠道从“单一”向“立体”转变,有效打通了欠薪维权“最初一公里”,初步实现了农民工维权“一网通办”,更加方便农民工理性维权,真正实现了“全面接收、快速处置、安薪无忧”。  平台启用后,农民工朋友们可以通过登陆甘肃省根治欠薪线索举报投诉平台,反映拖欠工资问题。农民工可以通过手机扫描“陇明公”公众号二维码或通过微信搜索“陇明公”公众号,点击“欠薪投诉”的方式登陆甘肃省根治欠薪线索举报投诉平台进行投诉。  平台收到欠薪问题线索后,将自动流转至欠薪地人社部门进行核实处理。欠薪地自线索提交之日起3个工作日确认接收线索,自确认接收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完成办结反馈。如超过3个工作日未接收线索,平台将自动触发红色预警;超过30个自然日未完成办结反馈,平台将自动触发黄色预警;超过60个自然日未完成办结反馈,平台将自动触发红色预警;省政府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全省进行通报,并跟踪督办。同时,平台线索处置完毕后,实行省、市“双重审核制”,由市级人社部门进行案件处置初审后提交至省人社厅,省人社厅将对欠薪线索处理情况进行二级复审,确保案件线索处置高时效、高标准、高质量。对重大疑难案件线索,省政府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联合有关部门直接挂牌督办,全力保障农民工兄弟“血汗钱”,坚决不让农民工兄弟“流汗又流泪”。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陇明公”平台为基础,不断探索完善服务功能,开发农民工手机APP,开通农民工考勤、查询、投诉等功能,完善预警功能,打通部门间相关信息壁垒,实现共享,真正建立起全省工程建设领域“用工有合同、考勤有实据、工资有标准、支付有记录、欠薪有预警、投诉有渠道”的精准化监管网络体系。同时,持续加大对“甘肃省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宣传推广力度,加强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管理,快速高效处理欠薪投诉案件线索,为农民工投诉举报提供高效便捷的途径,确保农民工有投诉、必回应、无欠薪。  主持人:  感谢解答。记者问答环节就到这里。人社工作关系到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行风建设等各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工作,希望新闻媒体加大关注力度,做好新闻宣传报道。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来源:甘肃省人社厅官网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湖大唐宫A座27楼
电话:0931-2403079    15002693818
联系人:马校长
版权所有:甘肃九州科技职业培训学校    公司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湖大唐宫A座27楼